2)第一百七十四章 种麦子了_我的前夫二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麦种籽。

  父亲刚一把种子撒完,大姐就来了,她让父亲去帮她犁一下垄沟。虽然有之前执意要分田的事,惹得父亲心里不痛快,可毕竟是自己女儿,有事求着了,父亲无奈,还是去给她帮忙了。

  父亲这一去,就忙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才回到自家田里。

  这边,牛二娃却不高兴了,抱怨父亲,自己家的活不干,去帮人家干,人家干完自己的,拍拍屁股走了,这么多田的活,还得我们来干。当然这话,他只敢在我这说说,没敢直接跟父亲说。

  结果也真像牛二娃所说的那样,大姐把她那田里的小麦种完,借口说家里忙就走了。

  对于大姐和大姐夫这次的所作所为,父亲很是失望。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爷仨,天天早出晚归地忙碌着,终是将骆家湾的麦子种完了。

  考虑到我们的机动田比较远,我给父亲提议先把我们的种了再去种他们其他的地方。

  不知啥原因,父亲这次没有拒绝我,竟然爽快地答应了我。

  很快,不到一天的时间,我家的麦子就种好了。

  这时间也接近十月了,天气越来越短,气温也一天比一天低,麦子再不种下去,就太晚了,会影响来年的收成。

  父亲决定出钱请人帮忙种几天,抓紧时间把小麦种下去。

  这下可好了,人多力量大,不几天,小麦全种完了。

  时间来到了九月二十九的晚上,母亲才忽然想起明天就是十月初一了,到了打糍粑吃的日子了,可家里还没有酒米。

  跟父亲一说,父亲才连夜扛了一袋酒谷去打米机房里打了回来,舀了十来斤酒米进大盆里,掺清水泡上,待到第二天早上起来,蒸熟就可以打糍粑了。

  这明天要打糍粑了,还得把要用的工具和蘸料都准备上。

  工具呢,无非就是蒸饭用的杉木甑子和两根削尖了的木头棒子,甑子得提前用清水压在大盆里泡上一夜,待明天早上上甑以后,不会漏气,确保酒米饭完全蒸熟软,木头棒子泡透以后,增强其光滑度,打的时候,省力一些;再就是宽大的簸箕,得清洗干净,晾干水汽,用来晾晒糍粑。

  这十月初一打糍粑,是当地人一年一度的传统习俗,对于家里养了牛的人家来说,是很注重这个节日的,毕竟牛是种地的第一劳动力,人们自然地希望自家的牛长得健壮。

  据老人说,这一天是牛王菩萨的生日,为感谢牛一年四季的辛苦劳作,人们都会在这一天打糍粑,用最先出锅的那一坨糍粑祭牛王菩萨,给牛王菩萨烧纸钱,祈求他保佑自家的牛儿一年四季健健壮壮,保佑自家五谷丰登;再取下一坨喂给自家的牛儿吃,喂罢,将牛头挂上一坨糍粑,牵到河边喝水。

  这虽然只是一种习俗,但也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后是准备蘸料,取一碗黄豆,在锅里炒至金黄酥香以后,盛在筛子里晾凉,再上石磨里,慢慢磨成细细的粉,拌上相应比例的白糖,就成了蘸食糍粑用的蘸料了;也有些人家用蜂蜜蘸食的,那味道也相当不错的。

  一切皆已准备妥当,只等天明。

  请收藏:https://m.dis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