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三章 矛盾重重的东江军_武装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粮,他们手下的士兵就要哗变了。

  更过分的是,毛承禄更是公开的说道,他愿意以二银子一石的高价,向总兵大人购粮,只求总兵大人看在麾下弟兄们处于水深火热的困境上,能搭一把手,卖些粮食给他们依为救命之用。

  毛承禄之所以这样做是有底气的,因为他知道黄龙手上根本就没有粮食。

  虽然明末军队欠饷已经成为常态,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还是会一次响的,否则手下的军队实在活不下去铁定会造反的。

  至于这一段时间是多久,那就要看军队驻地的地理位置重不重要了,如果是在山东腹地,文武官员也不怎么担心士兵造反。脾气好一点,胆子小点的上官,半年能一次响。

  如果运气不好,上官贪得无厌,那就可能一年才一次饷银,东江镇身处建奴的后方,随时有可能爆大战,小摩擦一直都没有听过,士兵压力大,为了稳定士兵的情绪,所以每隔三个月就会一次饷银。

  以往几年,一到军队响的时间段,毛承禄就会联合系孔友德和登莱那边的粮商,故意提高粮价。

  粮商有孔友德和登莱府的官员撑腰,也不惧怕黄龙,刚开始还是以一点五倍市场价把粮食卖给黄龙,这两年直接以两倍的价格卖给黄龙,东江镇不产粮食,不管是百姓还是军队的粮食,都需要向外购买,为了养活麾下的军队,黄龙不得不咬牙以两倍的价格买粮。

  毛承禄,孔友德等人通过这种办法,不仅使得黄龙在东江始终无法扩充实力,几年下来,还谋得了数万两银子的暴利。

  黄龙手下有三千军队,就算在怎么克扣军饷,也要保证每个士兵要一个月的军饷能有一石粮食,否则士兵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人。

  可哪怕是以这个最低标准算,一个月就是三千石粮食,一年就是三万六千石,粮食在东江镇的市场价是八钱到一两银子一石,因为毛承禄、孔友德从中作梗黄龙一直都是一每石粮食二两银子的价格买入。

  一年就是七万二千两,黄龙每年从登莱巡抚衙门领到军饷不过七万两,竟然还有两千两的亏损,可以说总兵当到黄龙这个份上,也是大明的头一份。

  要不是黄龙麾下战船众多,平时还能整点副业,不至于真的要每年倒贴,否则他早就撂摊子不干了,总不能为了当总兵把自己弄得倾家荡产吧,至于扩充兵力,黄龙也只是在做梦的时候敢想想而已。

  不过方云的出现,让他看到了机会,虽然他对方云他承诺的每个月能为自己弄来两万石粮食吃怀疑态度,可黄龙依旧心存幻想。

  因为在黄龙心里,先不论方云真能够帮他买来两万石粮食,就算每个月只有两千石,也能缓解他大部分的压力,剩下的一千石粮食,就算是以三倍市场价购买。

  平均下来,他一个月也能省下一千两银子,一年就是一万两千两,更何况只要熬过了这个月,东江镇的粮价又会恢复正常。

  也就是说出了每三个月一次的粮食涨价那一次,他要付出两到三倍的价格,剩下的八个月,他都可以买到市价粮食,这样光是这八个月就能节省两万多两银子,而有了这么一大的笔银子,他就能够再次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了。

  可以说黄龙是把宝压在了方云身上,往年这个时候,他已经开始大规模购粮,但是今年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就是为了等方云的粮食。

  所以说如果这次方云没有完成任务,那就不是赚到钱那么简单的问题,还会得罪黄龙这个正二品的总兵官。

  请收藏:https://m.dis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