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四四章 笑一笑_大国无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的运载量给真弹头,因为首枚真正意义上的核弹头还不知道有多重。

  其他的突防方式也曾进行过研究,高速飞行的弹头会产生极为强烈的红外和光学特征,这一点是无法避免的,在试验中,德国科学家们就曾想到过在弹头上安装一种能够主动释放大量红外特征的装置,比如说红外干扰弹燃烧之时就能产生类似于弹头高速突防与空气之间摩擦所产生的红外特征,除此之外,他们还曾想过安装电子干扰系统,像轰炸机实施轰炸之时对敌雷达实施电子干扰一样,利用干扰系统释放一定的干扰信号『迷』『惑』对方的雷达。

  可是后来,干扰突防方式被否决了,首先是红外干扰弹的技术问题无法解决,火箭的高空再次点火技术都难以攻克,谈何实现高空中的干扰弹点燃,当然真正造成否决的主因还是因为一帮德国雷达科学家们提出的意见,那就是高空实施突防的弹头完全没有必要实施电子干扰,真要是有负荷用于搭载干扰弹或干扰机,还不如多装载点儿浓缩铀,让核爆炸威力更强一些,就算精度不咋样,巨大的爆炸半径也足以藐视那区区一点儿命中误差了,更何况这些雷达学家认为,世界上还不存在能够对上百公里高空飞行的弹头进行准确跟踪和定位的雷达存在,哪怕是共和国也不行。

  后来倒是有几个科研学者提出过靠谱的突防意见,首先就是隐身突防。

  雷达学家们在这一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因为他们坚定的认为任何雷达探测设备若想对目标进行稳定跟踪,其信噪比必须达到某一额定值,因而在导弹和弹头的表面涂敷特殊吸波材料和降温复合涂层,达到减少电磁波发『射』、红外辐『射』信号特征的目的,就可以降低被雷达发现的概率。

  好奇心永远是最好的科研动力,布劳恩还真拨付了资金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在实验室里德国科学家们发现,模拟弹头被安装在用『液』氮冷却的屏蔽罩内或温度较低的弹壳内,再抹上一层铁氧体这一种隐身材料,雷达截面减小了不少,而随着科研的继续进行,他们又发现如果将弹头设计成锥型,更加能够降低雷达截面。

  只可惜的是,由于技术实力有限,他们曾设想在弹头上安装气动舵、在发动机喷管外安装红外辐『射』吸收装置、利用一种小型且高效的计算机来执行预设好的导弹机动飞行程序、发动机推进剂中添加复合剂以降低发动机喷焰的红外信号进而改变红外辐『射』的频谱等等,可这些方式方法都需要极高的技术实力作为支撑,在实验室里都实现不了,实际生产又怎么可能呢?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每一次重大科学实验的成功,都会有无数的妈。

  在隐身突防方式研究中的

  请收藏:https://m.dis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