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98章 群臣劝谏皇帝教子_贞观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看作是对己方的示好。而且,当时隋炀帝屡征高句丽,送关陇人去死,让天下民不聊生,早已民心丧尽,优势丧尽。他对付关陇人,失去关陇的支持,又得不到山东士族和南方士族的支持,又失去民心,怎么可能镇压得了天下蜂起的造反。

  而今上呢?

  民心稳如泰山,关陇人盯着南人空出来的位置,全力支持皇帝陛下。一旦南方有变,那就仅仅只是南方有变,到时候帝国大军南下必然药到病除,彻底荡平南方。

  今上和隋炀帝所做的事情大差不差,但是今上能利用的条件,得到的支持,完全不是隋炀帝能比的。

  戴胄劝道:“陛下,若南方反,帝国镇压自然是手到擒来,但是陛下可曾想过,战火一旦起,南人之心必将背唐。自晋末以来,南北分裂数百载,前隋一统不过数十年,南人如何能与北人一心。此番陛下彻查地方贪官污吏,本是收拢南方民心善举,可一旦南方掀起战争之乱,那么陛下,您所做的一切都将付诸东流啊。”

  温彦博亦拱手道:“陛下,诛杀首恶,流放从恶,徙其主宗于北疆之地,充实人口,好过大肆屠戮。”

  “陛下.”

  其余人等纷纷开口。

  他们倒不是收下多少南人好处,只是单纯觉得不能这么屠杀,否则南方有变,好不容易渐渐弥合的南北民心,很可能会渐渐背道而驰越行越远。而这,不利于帝国的长久统治。

  他们的话,李智云自然是听进耳朵了。

  他的本意也并非是学习隋炀帝一棒子敲死南方士族,那是不现实的妄想。让南方士族势力下降,同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势力齐平互相制衡,才是目的。

  毕竟,三角关系最稳定嘛。

  “照温相说的办,你们尽快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是!”众人纷纷面露喜色。

  只要皇帝愿意放开一丝缝隙,事情就不会太糟糕。

  随着众人渐渐离去,藏在帷幔之后的太子李承昭走出来,对着皇帝躬身行礼。

  “父皇。”

  看着儿子紧绷的小脸,李智云心里其实是有些心疼的。这段时间儿子也跟着他一起处理这些事情,而且,李智云给他灌输大量世家危害的思想,让他在这个年纪,承担太多不该承担的压力。

  “过来。”

  李承昭走过去,看着父亲高大的身影,扬起小脸。

  “累吗?”李智云手掌落在儿子乌黑的发丝上,轻轻抚摸他的小脑袋。这一刻,父子之间的温情更多一些。

  李承昭摇摇头,又点点头。

  “这什么意思?”李智云笑问。

  李承昭道:“孩儿很惭愧,之前还一直以为,他们都畏惧父皇臣服父皇,不敢做什么恶事。但是这一次,孩儿才知道自己想的有多天真。若是父皇没有下令彻查,这些人就会像恶虫一样,将大树根部啃食殆尽。而孩儿很愚笨,没有什么太好的想法。”

  “昭儿,伱要记住,要想解决一件事情,永远不能着急。越是着急,越容易出错。隋炀帝着急解决关陇之危害,所以隋朝社稷不过两代。对付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别着急,慢慢来,要静下心,找到他们的破绽,一击致命。这一次,朕要南方大换血!”

  李承昭想了想,猜测道:“父皇不彻底解决南方世家,一是如温相所言,二则是担心关陇人和山东士族趁机做大吗?”

  李智云嘴角微翘,手掌落在他的脖子上。

  “记住一句话,平衡,削弱,再平衡,再削弱,直到他们无力抵抗,才能一劳永逸。前几次,朕不动南方,不是不想动,而是得先让最不安分的安分下来。现在南方不安分,我们也得让他安分下来。将来,还会有其他人不安分,此间旧事,可复矣。”

  闻言,李承昭有些明悟。

  “孩儿有些懂了。”

  “回去好好想想。”

  “是。”

  太子的悟性,素来不差,这一点李智云是满意的。

  请收藏:https://m.dis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