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06章 年度最佳奖_贞观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县。”

  嗯?

  大臣们眼睛一亮,虽然没赏赐,可名号通报天下各州县,这不就是最大的奖项么?

  有名气,还怕自己的资历不够厚?

  “臣等唯陛下之命是从。”

  虽然年度最佳官吏奖,听起来怪怪的,可细一琢磨,还挺直白的,便是百姓也能懂。

  什么是最佳?

  最好的就是最佳!

  能得这个奖,岂不是说明自己是今年表现最好的大臣?

  心动,必须心动!

  大家现在不就图名么,这么好的扬名机会,谁愿意放弃啊。

  杨恭仁问道:“敢问陛下,如何评选。”

  老实说,他觉得这个所谓的‘年度最佳官吏奖’很可能是皇帝陛下奇思妙想的产物,而且没什么实际意义。不过呢,这种口头上的奖励,他觉得还不错,主要是不费什么功夫。

  “今年便以殿内诸卿,进行不记名票选,得票最高者,为年度最佳官吏。”李智云如此说。

  不记名?

  众人颔首,这还好,不管选谁,反正没谁知道,不得罪人。

  “自己也可以选自己。”李智云笑着补充一句。

  这个奖项,说是他一拍脑袋想出来的也不尽然,他也只是学习借鉴而已。

  如果效果不错,明年肯定要完善选拔制度的。

  而且,他也希望借此给这些官员们多施加一些压力,让他们卷起来。

  不多时,高良忠带着内侍们,下去给大臣们分发纸笔。

  杜如晦跪坐着,拿着小纸片,哑然失笑。其实在他看来,皇帝陛下之所以这么做,怕也是想要提拔一些良臣。

  想到这里,他微微思索,下笔写下‘房玄龄’三个字。然后将纸片叠好,放进内侍捧着的盒子里。

  而在另一边,房玄龄稍稍思忖,便在纸片上写下‘杜克明’三个字。

  在他看来,朝中诸卿;吏部尚书魏征酷烈板正、礼部尚书赵慈景碌碌无为、兵部尚书李靖少言寡语、民部尚书戴胄中正平和、工部尚书崔民干才能不足,皆不足当选‘年度最佳官吏’。

  六相之中,首先不提中书令李叔良,其次不提默默寡闻纳言陈叔达,最后不提侍中温彦博。剩下的,唯中书令杨恭仁,尚书左仆射杜如晦,尚书右仆射薛收。

  此三人,他觉得杜如晦更好。

  一炷香后,正式开始计票。方式公正公开,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开始计票。

  高良忠唱道:“相国杜公一票。”

  小内侍赶忙在画布上,杜如晦名字后面画一个圈儿。

  “刑部尚书房公一票。”

  “兵部尚书李公一票。”

  两柱香时间后,结果出来,得票最高的乃是中书令杨恭仁。

  李智云呵呵一笑,眼眸显得微微深邃。

  “既然如此,隔日,派快骑,通报各州县。”

  “遵旨。”

  大朝结束,李智云也不留大臣们吃饭,让他们自己回家解决。

  杜如晦戴好貂皮大帽,帽檐上落下两只‘大耳朵’,正好遮住他的耳朵,非常暖和舒适。

  揣着手,他和房玄龄走在一起。

  “你近日都去何处潇洒了?”

  “克明怎得调侃我,刑部年末清狱,有多忙,你不是不知道。”

  “哈哈。”杜如晦唏嘘道:“你是太认真了,陛下常常对我说,房玄龄这个人呐,做事认真负责,考虑周全,但就是谋划太多,有时候反而犹疑决断。”

  房玄龄一笑,言道:“陛下看我,入木三分呐。其实我也不想考虑太多,但是事情,不考虑周全就去做,难免会有不周到的地方。如临阵对敌,未算胜,先虑败。如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杜如晦笑着颔首,“伱说得对,如果人人都能如你这般,将事情考虑周全,那么事情也不会复杂。”

  “哦,你这是?”房玄龄看向他。

  杜如晦朝前努努嘴,而后一笑。

  房玄龄顺着目光看去,便见不远处,相国杨恭仁正被一群官吏围在中心。

  “呵呵。”

  他微笑不语,同杜如晦举案齐眉,齐步离去。

  请收藏:https://m.dis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