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2章 大贺咄罗之回忆_贞观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大贺摩会道:“族长不用担心,上次韦云起能赢,那是因为突厥兵马和突然袭击。这一次,我们已经做好准备,韦云起再难成功。”

  大贺咄罗不言语,陷入纠结。

  他发现自己好像做错了。

  那个年轻的唐皇帝,脾气好像并不是很好。

  长安。

  李智云默默看着辽东舆图。

  “如果这次顺利,能一举歼灭契丹,吞并奚族,届时高句丽门户大开,可以经营对高句丽的战略了。”

  杜如晦道:“陛下,高句丽和草原部族不同,他们兴农耕,国内多山地,需缓图之。”

  “臣以为杜相所言有理。”杨恭仁道:“眼下我朝百废待兴,实在不宜再征高句丽,前隋之鉴,历历在目,还请陛下三思。”

  “朕知道。”李智云淡淡道:“伱们放心吧,五年内,朕不会对高句丽动兵。”

  杨广三征高句丽,给中原人带来无穷无尽的噩梦。如果李智云此时提出攻打高句丽,一大批人会强烈反对。而李智云自己也没想过在这个时间点对高句丽怎么样,因为不合适。

  不提大唐现在刚从天灾中走出来的情况,单说高句丽的地理环境以及国体制度,就不能将它们看成草原部族。

  已经走上封建国家的高句丽,必须要认真对待。

  当然,他觉得杨恭仁说的也没什么道理,当年杨广之所以疯狂攻打高句丽,其实带着他的私心。

  要知道,杨广征讨高句丽的时候,每次动兵都在三十万以上,包含民夫在内,甚至越过百万。

  高句丽弹丸小国,凭借地势能挡得住当时还处在鼎盛时期的隋王朝大军吗?

  答案是很难!

  可高句丽偏偏挡住了。

  不是它们挡住了,而是杨广帮它们挡住了。

  杨广将高句丽当成了绞肉机,把大量关陇子弟派去辽东送死,因为这一层原因,高句丽才勉强挡住了。

  可是,杨广帮高句丽挡住灭国之灾,他自己却没挡住隋朝的灭亡之灾。

  如果李智云在这个时间提出要攻打高句丽,关陇人一定会觉得李智云在仿效杨广旧事。

  到时候,对大唐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

  而且,杜如晦等人也不会同意。因为天灾的关系,这次出兵契丹都很勉强。

  听见皇帝的承诺,几位相国松口气。

  他们虽然也想干掉高句丽,但是现在并不是什么好机会。而皇帝若是一意孤行,很难不引起关陇人的敏感神经发作。

  李智云道:“行了,今日到此为止,明日朕要巡视春耕,房尚书随朕一起。”

  “是。”人群中的房玄龄躬身一礼。

  翌日。

  几个富家公子装扮的人走在田间。

  “陛下,从草原送来的牛已经尽数借给地方官府,让他们帮助百姓耕作,此等善举,已让关内百姓感激涕零。”房玄龄感慨的说。

  他以前从未想过,用羊毛制衣居然会这么赚钱。毫不夸张的说一句,现在关内的百姓,绝对将皇帝视作再世圣人。这并不是一次善举之功,而是皇帝对农耕做出的一系列安排。

  土化肥、曲辕犁、占城稻、铺设水泥路、水车、免税赋、赈济百姓

  房玄龄已经想不完了,从耕作到种子,再到培育,皇帝几乎每一个过程都有在认真关注,认真改进。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百姓能收获更多的粮食,让他们更容易活下去。

  甚至,还有暂时没有在关中实行的‘摊丁入亩’制度。

  “嗯。”李智云点点头。

  看了一会儿,李智云带着一名面白如玉的少年郎漫步田间。

  别误会,皇帝李智云很正常,也不喜欢走旱道。

  他身边的白面郎君,乃是长孙氏女扮男装。

  每一年春耕,李智云都喜欢带着长孙氏出来交流感情,顺便约个会,吃个饭什么的。

  请收藏:https://m.dis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