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3章 舅舅想要外放历练_贞观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李智云掌握大权,以往他这个长安的透明江都郡公,现在也变得炙手可热,求亲之人络绎不绝自是不必多说,很多人都想和他结交,以此搭上楚王。

  万宣道自小养在唐国公府,生性腼腆,不善遇人,如今际遇,让他不知所措。

  他担心自己给阿姊和外甥添乱,便想离开长安,求个清净。

  李智云问道:“母后觉得,让舅舅去何处历练为好?”

  “吾不过深宫妇人,岂知地方之事,自是你来做主。你舅舅自小性子喜静,你看着安排便是。”

  “洛阳令如何?”

  万氏摇头,“不妥,岂有一朝外放正五品之职,况且宣道不过十七岁,这与制不合,恐惹朝野非议。”

  唐初,京兆、河南、太原等地,县令正六品上。长安、万年、河南、洛阳、晋阳等地,县令正五品上。

  不同县,当地县令的品级亦是不同。

  万宣道也拒绝道:“殿下切勿如此,我什么都不会,让我做洛阳令,会闹出笑话的。”

  闻言,李智云满意一笑,说道:“那这样吧,你不如先从军,当个主簿,一边学习一边历练,如何?”

  闻言,万宣道点头,“甚好。”

  “你准备让宣道在何处从军?”万皇后问道。

  李智云一笑,言道:“河北道讨捕大使,段志玄麾下,母后觉得如何?”

  “可。”万氏心满意足的点头。

  段志玄是她儿子麾下得力大将,让弟弟去那里,自是妥帖。

  万宣道起身行礼,“微臣,多谢殿下。”

  “舅舅不必如此,都是一家人。”李智云摆摆手。

  自家母亲就这么一个弟弟,李智云怎么说也要照顾一二。他让万宣道去段志玄麾下,就是在给他机会,至于将来能不能抓住机会成才,那就是万宣道自己的事情了。

  在皇宫用了膳,李智云随后又马不停蹄的去了工部衙门。

  现在的工部尚书还是武士彟,不过他学乖了,不仅是因为曾经入相失败,更是因为李渊病危,大量圣人旧臣被清理。

  在此情况下,武士彟在工部几乎如履薄冰。

  现在工部的大事都由两位侍郎决定,分别是杨士贵,以及检校工部侍郎的宇文儒童。

  杨士贵老了,干不了几年了,他也懂孙女婿真正想培养的人是谁,因此和宇文儒童相处的非常友善,对宇文儒童提出的问题,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杨士贵看来,他实在没必要和一个小辈纠结。他孙女现在是楚王妃,将来会是太子妃,楚王登基后会成为皇后。

  到时候,就算他致仕,在这长安,那也没人敢得罪他。

  有时候,他自己也没想到,当年圣人随手指派楚王娶自家孙女,会给杨氏带来这么巨大的机遇。

  天怜杨氏啊!

  工部作坊。

  “殿下,这是按照您给的图纸,打造出来的农具,你瞧瞧是不是这个?”

  宇文儒童指着新造的农具说。

  李智云打量片刻,同自己记忆中的曲辕犁对比一二,摇摇头。

  “不对。”

  “何处不对?”

  “你看,辕木还是长了,要再短一些。此外,主干要曲辕,你这张还是太直,不行。”

  “是,臣这就修改。”

  说完,宇文儒童带着人下去修改。

  他追随楚王这么多年,自是不会多说废话。

  楚王说不行,那就是不行。

  事实证明,只要是楚王给的图纸,不按照楚王说的打造,制造出来的,一定是废品。

  杨士贵看着忙碌的宇文儒童,笑着称赞道:“殿下御下有方。”

  “岳祖说笑了。”

  杨士贵呵呵一笑,问道:“殿下,这曲辕犁制造出来,真的能方便耕种吗?”

  “能。”李智云言简意赅。

  历史上,曲辕犁是唐代末期在江东地区出现,标志着精耕细作的农具彻底成熟。

  曲辕犁方便掉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能够节省人力畜力。

  便是科技社会所用的耕犁,那也是从曲辕犁身上借鉴的经验。将来条件成熟,李智云会再次改造曲辕犁,给它犁盘安装成铁犁,下面再加几个活动滚球。

  请收藏:https://m.dis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