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6章 捷报飞入神策府_贞观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战的大唐将士不惧。

  柴绍一路急行军,于昨夜在三泉碰上叛军,双方鏖战两个时辰,终被柴绍夺得三泉,将叛军困在利州。

  “这就是狂言攻下长安的元弘善,竖子尔。”

  城头上,柴绍将元弘善人头丢在地上。

  杜如晦瞥了一眼,抚须道:“柴将军果真神勇。”

  “不敢,若无先生转运粮草即时,我军也不能昼夜行军,都是殿下和先生运筹帷幄之功。”

  “呵呵。”

  杜如晦一笑,和柴绍对视一眼,心有灵犀。

  “叛军现在何处?”

  “已退回绵谷。”

  杜如晦眯眼道:“山路险峻,日夜运粮,得防伏击。我欲以皮筏顺河而下,兵锋直指绵谷,将军以为如何?”

  柴绍思忖道:“此河宽窄不一,若用皮筏,只怕数量不少。”

  “无妨,山多林立,可就地取材,待夏侯端兵进利州,我军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届时前后夹击,七月以前,叛军必破。”

  柴绍道:“既然如此,敢不从命。不过,不知殿下对李孝常是个什么安排?”

  杜如晦呵呵一笑,目光遥望天际。

  山高云淡,飞雁滑翔。

  “自利州而起,自利州而终,生死不论。”

  “明白!”

  绵谷。

  李孝常甲胄穿着在身,整个人不复之前豪迈气壮。

  朝廷兵马出现的太过及时,及时到他笃定自己起兵的计划早已被朝廷事先获知。

  否则,柴绍何以会从岐州这么快赶来,夺下三泉。

  “有滑州和卫州的消息吗?”

  “禀报都督,暂时没有。”

  李孝常一拳砸在案几上,一张脸阴沉难看。他起兵打得就是出其不意,出三泉,入汉中,借褒斜道直插关中。

  但是第一步就被柴绍兵马堵死。

  这往后还怎么打?

  便在此时,斥候来报。

  “都督,梓州刺史夏侯端率军进驻剑门!”

  “什么!”李孝常瞪着大眼,一口气提不上来,气血翻涌,竟吐出一口鲜血。

  “夏侯端,他不在梓州,怎么会出现在剑门?”

  昏迷前,李孝常意识到,自己这次起兵,朝廷很可能早有准备。

  利州之地,地形崎岖,消息传递要稍微慢一点。

  相比较而言,滑州这边的消息快一步传到李智云手中。

  黄君汉、程咬金、李君羡,三路大军已经包围白马,不日可取杜才干首级。

  放下信件,李智云有些惆怅。

  傻子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他始终想不明白,李孝常也好,杜才干也罢,他们哪里来的信心,以一州之狭地,抗全国之兵。

  智障吗?

  捷报一封又一封传给李智云,但他却想了三天三夜也想不通,他们为什么敢造反。

  “殿下,长孙安业已经在押送途中,此人要如何处置?”薛收问道。

  李智云从漆盘中取出一颗果子放进嘴里,想了想,说道:“薛国公劳苦功高,为我大唐定国,立下汗马功劳,不可不问他的意见。”

  闻言,薛收嘴角一勾,“殿下说的极是。”

  薛国公府。

  长孙顺德看完手中捷报,目光落在对面男子身上。

  “杜参军此来,只为告诉我滑州平叛之事吗?”

  杜淹喝完一口茶水,摇头,言道:“殿下体恤薛国公,是故想就长孙安业一事,询问薛国公意见。”

  询问?

  长孙顺德暗自冷笑,怕是警告吧。

  “长孙安业虽是我族人,但他谋反,乃是大罪,我自是听从朝廷安排。”

  虽然长孙顺德和长孙安业一个姓,一家人,但其实隔的也挺远,基本上没什么往来。

  尤其,是在秦王死后。

  长孙顺德这厮年轻的时候不想去高句丽送死,果断逃避,躲在太原,追随李渊造反。

  这人懂得趋利避害。

  杜淹点头道:“难得薛国公深明大义,下官一定告诉楚王殿下。不过,下官来时,殿下告诉下官,滑州、利州、卫州,三州叛乱平定之后,殿下会一起决定李孝常等人的处罚,在此之前,只要薛国公有求,殿下一定会体谅国公。”

  “如此,替我多谢殿下美意。”

  “好说。”

  送走杜淹,长孙顺德没来得及休息,便碰上了找上门的秦王妃。

  请收藏:https://m.dis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