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2章 清除东宫余孽之臣_贞观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必多说,宜阳坊大火一案,李智云知道短时间内他是不可能拉拢窦氏了。再者,窦氏在秦王死后立即向废太子示好,毫无底线可言,李智云也不敢轻易相信他们。

  而独孤氏早已是他的人,提拔独孤怀恩做京兆尹,就是给独孤氏甜头尝尝。

  那么,剩下的就是于氏了。

  他和于氏没有深仇大恨,拉拢他们应当是可行的。

  若独孤氏和于氏都靠向他,这就等于一大半的关陇世家支持他,剩下窦氏,翻不起什么风浪。

  杨恭仁等人都是聪明人,自然不会在这个大事未成的时候就开始争权夺利。他们清楚楚王为什么要这么做,因此并无意见。

  对他们三人的懂事,李智云很满意。

  唯一的不满意的就是一直没说话的裴寂,不过他现在没有老李给他撑腰,他的意见等同于放屁。

  李智云理都不理。

  裴寂也不敢随意提意见,因为他现在已经见不到皇帝了。

  他感受到了来自楚王的危险。

  不久后,李智云写好旨意,拿起印玺盖章,命吏部尚书独孤晟亲自去一趟于府。

  于世虔接到圣旨的时候,想了想,直接答应。

  不答应也没办法了,现在太子、秦王、齐王,全都死光了,皇帝又行将就木,将来谁登基,一目了然的事情。

  这个时候不顺势倒向楚王,那才是傻子。

  接到旨意的第二天,于世虔来到立政殿,拜见楚王。

  “老臣残躯,还能为国效力,多亏殿下怜爱,老臣必定恪尽职守,请殿下放心。”

  于世虔年纪不小了,走路都要人搀扶,说话很慢,时不时就是一阵咳嗽。

  看其样子,想来也活不长久。

  这个人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李智云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死的。

  “于公言重了,本王素来知晓,我朝能有今日,离不开于氏,还请于公日后要多多指点本王。”

  “老臣一定尽力为殿下筹谋。”

  李智云点点头,接着道:“于公,本王知道于志宁腹有才干,定不会坐视他流落突厥,他日若有机会,一定将他接回来。”

  闻言,于世虔心里微微感动,原来楚王还记得有于志宁这个人。

  “殿下厚恩,老臣铭记,还请殿下放心,于氏永远支持殿下。”

  和于世虔聊了一会儿,李智云初步得到于氏支持。

  细水长流,有些事情不能一蹴而就,他现在只希望能稳住关陇人,然后让他顺利接管朝堂。

  老李既然不能管事,李智云自然会趁此机会把太子的人全部连根拔除。

  朝堂上,太子的人已经被李智云排除的差不多,大部分都是以太子谋反的名义,将他们流放。

  失去王珪、韦挺、卢赤松等人,东宫曾经的支持者们群龙无首,只能被李智云逐个击破。

  当废太子留在朝堂上的人清除的差不多的时候,李智云就开始考虑地方了。

  地方上,与太子交好的,有威胁的,主要是三个人。

  遂州都督韦云起,徐州总管任瑰,营州总管邓暠。

  杜如晦直接道:“营州在幽州以北,可同时牵制罗艺和高开道,殿下此时不能动邓暠。不仅不能动,殿下还要加封恩赏,安抚他,以免他为高开道拉拢。”

  李智云想了想,言道:“可以,本王可以加封他为营州都督,金紫光禄大夫。”

  邓暠情况特殊,确实不能擅动,这一点,李智云能想清楚。

  薛收道:“邓暠不能动,徐州总管任瑰,可以将其召回朝中。”

  “他若是不回来呢?”

  “那就是谋反。”

  李智云踱步片刻,颔首道:“可行,先将任瑰召回朝中留用,徐州总管,改由李君羡出任。”

  “末将领命。”李君羡出列抱拳。

  剩下的韦云起,不等李智云说话,韦思齐出列,拱手道:“殿下,召回韦云起,臣愿意亲自去一趟遂州。”

  闻言,李智云差点忘了,韦云起也是京兆韦氏人。

  “你有把握吗?”

  “如果臣也没有把握,那其他人去更加危险。”韦思齐笑着说。

  这话倒也没错。

  “那行,本王着你为益州行台尚书左丞,前往遂州,召回韦云起。”

  “臣遵命。”

  请收藏:https://m.dis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