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 以退为进_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来,同时躬身行礼,同声道:“是。”

  李隆基道:“宋司田,吴司仓,皆是严挺之举荐去的兰州,去年前年兰州凤遭灾,严挺之巡视兰州,回报兰州各官吏清廉自守,积极赈灾,现在看来却不是那么回事。”

  裴耀卿神情一怔,连忙道:“禀圣人,兰州官员上下其手,严挺之恐是受了蒙蔽。”

  李隆基道:“那寿王和王忠嗣怎么没受蒙蔽?上月,刚刚有人检举严挺之徇私枉法,朕初时也不信,但现在看来,不得不信。那吴司仓是张卿同乡,那宋司田是裴卿同乡,二位卿觉得,此事当如何处置?”

  张九龄道:“臣识人不明,用人不当,请圣人责罚。”

  “此事若是不罚,恐难让天下人心服。裴卿为尚书左丞相,张卿为尚书右丞相,都免知政事,如此安排,二位卿觉得妥当否?”

  张九龄和裴耀卿跪了下去,同声道:“臣谢圣人天恩。”

  这一场宴席,朝廷的格局便发生了巨大变化。

  次日,张九龄和裴耀卿的任命明发召令,与此同时兵部尚书李林甫兼任中书令,河西节度使牛仙客调入长安,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李林甫升任中书令,便是他检举的严挺之,而牛仙客,则是因为他协查兰州一案有功。

  但这只是明面上的事,暗地里,李隆基自有他的考量。

  至于王忠嗣和李琩,李隆基则下令吏部论功。

  ……

  ……

  ……

  兰州,客栈。

  李琩此时正拿着李隆基的召令文书。

  这些事,他先前已经料到,所以并不觉得惊讶。

  没有武惠妃的帮忙,张九龄还是走了下坡路,李林甫终于还是上去了。

  这对李琩来说,似乎是错过了一次拉拢李林甫的机会,毕竟李林甫是要拥立他做太子的。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历史上,杜绝大唐边将“出将入相”的人,就是李林甫,如果李琩想在长安发展,这绝对是坏事,但李琩并不想去长安,这对他可能是好事。

  一旁的杨玉环跟着看完,好奇道:“郎君,圣人为什么不对你和王将军直接封赏,要让吏部论功。”

  杨玉环对李琩的事已经知道得七七八八,所以李琩没有好隐瞒的,解释道:“不直接封赏王将军,是因牛仙客进了长安,河西节度使一职空悬,父皇想任命王将军做河西节度使,但考虑到他刚刚给王将军加任采访使,如果现在直接升任河西节度使,别人难免会说是因为王将军自小便养在宫中,才得的此职。”

  杨玉环点点头,又问道:“那郎君呢?”

  “我?”李琩笑了笑,“我的话,父皇也不知道该怎么给我封赏,你知道的,除我之外的其他皇子都在京城,我本是病重游历,如今莫名其妙的立了功,他要是封赏了我,如何向其他皇子交代?”

  杨玉环道:“原来如此,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好办。”李琩起身找来纸笔,道:“我现在就给他请辞。”

  说罢,提笔写道:“阿爷在上,儿李琩台前叩首。兰州一事,儿本是游历养病途中偶遇,此事能全,上仰阿爷天威,下仗王忠嗣等官员用力,儿不过略尽绵薄之力。如今,事已功成,儿病重,常感沉疴难起,自请辞去黜陟使,望阿爷恩准。”

  黜陟使,对李琩没什么用,所以不如干脆以退为进。

  请收藏:https://m.dis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